廣東河源農高區創建國家農高區典型做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視察廣東,并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8年3月的兩會期間,習總書記對廣東提出“兩個窗口”、“四個走在前列”的全新要求,“兩個窗口”——廣東既是向世界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國際社會觀察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四個走在前列”——廣東要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這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鄭重賦予廣東在全國改革開放全局中的特殊重要定位和使命擔當,面向全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提出的更高目標。
“十三五”期間,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河源市對自身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東北部核心城市,新時期正以積極融入深莞惠(3+2)經濟圈的姿態,充分借助自身區位、資源優勢以及深圳幫扶機遇優勢,充分利用灣區經濟開放的經濟結構、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強大的集聚外溢功能、發達的國際交往網絡,高標準嚴要求超前謀劃河源的戰略功能和布局,借船出海,著力推動河源與粵港澳大灣區實現一體化發展。
二、項目理解
廣東省是經濟強省、人口大省,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和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長期制約著廣東實現高質量發展。河源市地處粵北部重要的生態發展區域,承載著粵港地區飲用水源地、廣東省生態屏障、穗深港澳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的重要功能,也是廣東欠發達地區,新時期正積極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體系中。
建設河源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下簡稱“河源農高區”),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破解農業可持續發展難題和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突出問題,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生產,在農業農村領域落實總書記提出的“兩個窗口”與“四個走在前列”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為打造新時代世界級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河源農高區應立足廣東省現代農業發展戰略、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聚集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兩大國家戰略疊加所帶來的政策、科技、人才、金融、市場等高端要素資源,形成以丘陵山地農業現代化為主題,以現代農業產業協同創新為特色,以生態智慧農業、先進食品加工業、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綠色倉儲和智能物流、農業科技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力爭將農高區建成為現代農業科技產業聚集區,打造成為全國現代生態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和產城融合生態農業科技新城,形成丘陵山地地區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農業發展經驗。
河源燈塔盆地示范區擁有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優良條件,主要擁有交通區位優勢突出、基礎設施健全完善、生態本底資源優良、產業發展基礎堅實、科技創新體系完善和政策保障機制健全等基礎和優勢,在全面梳理和分析項目發展背景、基礎條件以及示范區發展訴求的基礎上,高標準定位河源農高區為全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示范樣板、國家丘陵山地農業科技創新高地、華南地區鄉村振興樣板先行區、廣東省綠色優質高端農產品供港基地和粵東北生態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并從宏觀經濟、產業結構、協同創新、創新創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的階段性發展目標。
根據對河源農高區發展的戰略定位,提出了圍繞丘陵山地農業現代化發展主題,重點發展以生態設施與數字農業、現代食品加工業、農產品綠色倉儲與智能物流業、農林生命健康產業為主導,以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及其服務業為配套的“4+1”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并從五大產業的產業布局、發展思路、發展路徑和重點建設項目等方面落實到空間布局上和實際可操作性上,高位指導農高區后期建設和運營。
在科技支撐能力建設方面,規劃策劃河源農高區積極建設科技創新平臺、雙創孵化平臺、人才服務平臺、金融服務平臺和國際交流平臺,在示范推廣輻射機制上,著力構建區域協同創新發展機制、產業創新聯盟聯動機制、科教結合協作推廣機制、企業帶動基地輻射機制、農民增收示范帶動機制。最后,為保障項目順利地按照既定規劃落地建設和運營,農高區從組織機構、運行機制、財政資金、土地供應、人才支撐和監督評價等幾方面予以相應的行動來全方位保障。
上一篇:桂林米粉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下一篇:平川區黑毛驢產業規劃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