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久久-青楼烟云在线观看-青青99-青青操国产视频-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热久久

網站導航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亞望京中心A座 401號樓5層

郵編:100021

電話: 13552913761

當前位置:首頁  > 成長視點

江陵縣“十四五”新型城鎮化發展研究

來源:本站 發布日期:[2019-12-04] 發布者: 點擊次數:
      一、江陵縣“十四五”新型城鎮化發展基礎與發展環境

      “十三五”期間,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江陵縣新型城鎮化工作平穩推進,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發展基礎

      1、城市建設成效顯著

      城市道路系統不斷完善延伸城市道路骨架、街道升級改造加快推進、道路景觀建設進展順利。

      國家園林縣城創建深入推進:縣城建成區綠地率35.5%,綠化覆蓋率38.7%

      城市管網建設進展順利:城區供水有效保障、污水收集全覆蓋、燃氣供應安全穩定

      生態環境治理步伐加快:完成5.4公里長江岸線生態修復工程和內荊河生態景觀工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垃圾應急填埋場加快實施

      2、城鎮化平穩步推進

      截至2018年,全縣城鎮化率達到41.44%,年均增加一個百分點左右。

      3、住房保障能力穩步提高

      商品房市場快速發展全縣銷售商品房4675套;

      住房保障建設加快完成1570套保障性住房的分配;

      新開工建設624套公租房;完成棚戶區和舊城改造任務1016戶。

      4、鎮村人居環境改善

      美麗宜居村莊試點成效顯著;農村“雙治”工作成效顯著;城鎮“廁所革命”穩步推進。

      5、建筑業全面發展

      建筑工程質量不斷提升福利院綜合樓等3個項目被評為“楚天杯”優質結構工程;

      綠色建筑發展迅速新增節能建筑面積7.39萬平方米完成可再生資源項目1個新增綠色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

     (二)、存在問題

     1、 城鎮化水平偏低

     2018年全縣城鎮化率僅為41.4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5.91個百分點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86個百分點。

     2、核心地位不突出

     江陵縣城基礎設施仍存在短板,常住人口數量明顯偏少,城區商業檔次整體偏低,文化娛樂、休閑、體育設施缺乏。

     3、城鄉聯動不足

     尚未形成城鄉一體的產業格局和消費格局,城鄉差距較大。

     4、規劃管理不嚴

     鄉鎮規劃管理存在缺位,農村建房管理不嚴。

二、江陵縣“十四五”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總體目標

     十四五時期江陵縣新型城鎮化建設應以國家、湖北省、荊州市十四五時期各項指標為依據,以江陵縣十三五城鎮化發展現狀為基礎,進一步優化關于城鎮化水平、新型城鎮體系、基礎設施配套、城市高質量發展、城鄉融合等方面的建設,將江陵縣建設成為十四五時期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示范縣。

     提高城鎮化水平: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7%。形成新型城鎮體系:到2025年,形成以城區為核心,重點鎮為骨干,新型農村為基礎的三級城鎮體系。

     完善各級基礎設施配套:到2025年,縣城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100%,居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建設一批科教文衛體設施,城鎮承載能力進一步提高。

     優化城市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實現人口、產業、城鎮規劃的高質量發展。新增6.43萬人左右農村轉移人口和外來高層次人口就業。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到2025年,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

三、江陵縣“十四五”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積極對接荊州市“一核五極六軸”城鎮格局,深化落實江陵向北拓展,與荊州主城區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要求,統籌國土空間、產業布局、人口規模和環境容量,科學合理劃分生活空間、生產空間、生態空間,構建分工明確、功能互補的新型空間功能布局,明確鄉鎮等級規模結構,強化交通支出體系,優化城鎮空間格局。

     (一)構建1127新型城鎮化體系結構

     提高城鎮化質量,促進城鎮化轉型,推動縣城與城鎮協調發展,輻射帶動周邊城鎮,加快完善“以主城區為核心,副中心與重點鎮為支撐,梯次分明、功能互補”的1127新型城鎮化體系結構,全方位提升中心城區綜合承載力和現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各發展軸融合度,著力增強中高端要素集聚和輻射能力。將城鎮化高質量建設和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載體,因地制宜發展集鎮特色產業,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和人口有序聚集。 


江陵縣城鎮體系結構規劃

     (二)塑造“一核兩心五軸”發展格局

     統籌城鎮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合理優化城鄉資源要素配置,形成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發展新格局,不斷增強區域整體實力。加速構建“一核兩心五軸” 的城鄉協調發展空間格局。強化一核:強化城市綜合功能,壯大輻射聚集能力,形成區域性中心;構建兩心:引導區域產業和人口向城市副中心、適宜建設的區域和中心鎮有序聚集;培育多軸:發展特色產業,培育壯大中心鎮,培育小城鎮特色職能,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旅游業,帶動農村地區發展。



江陵縣“一核兩心五軸”布局圖

     (三)完善綜合交通體系

      對外交通—構建“公、鐵、水、空” 智能多式聯運新模式,著力形成“大路網”“大港口”“大物流”“大樞紐”綜合交通新格局,最終實現“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夢想。

     鐵路:依托浩吉鐵路,科學謀劃江陵鐵水聯運中心項目,加快鐵路公共平臺擴建工程、儲配基地鐵路專用線輕車線、華電鐵路專用線等重點項目建設。積極對接高鐵、城際交通項目;

     高速公路:加快形成有3條高速公路構成的“一橫兩縱”高速公路網絡;

     航空:加快普濟鎮和馬家寨鄉建設通用航空機場的工作進度,啟動建設通用航空小鎮;

     港口:加快木沉淵作業區、觀音寺作業區、馬家寨作業區、郝穴作業區四大作業區建設,與鐵路、高速無縫銜接,實現江陵濱江產業園與對外物流緊密對接。



江陵縣交通布局圖

      (四)建設“宜居”江陵

      在“十四五”期間,隨著江陵縣大規模的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帶來的非農業人口的增加,對江陵縣的房地產、交通、公共服務設施、商業服務設施、美麗鄉村建設提出不同的需求。通過合理優化住房體系,增強交通便捷程度、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商業服務設施配套、建設美麗鄉村,滿足非農業人口及農業人口的居住需求,打造全國一流宜居縣城。

      (五)建設“宜業”江陵

      堅持以產業發展作為新型城鎮化的突破口、動力源,把提升工業、服務業產業競爭力和人口吸引力作為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的外在引力,把農業產業化作為農業人口轉移的內生動力,助力城鄉融合的新型城鎮化步伐穩步推進。

      (六)建設“宜游”江陵

大力實施“旅游+”戰略,積極推動“旅游+農業”“旅游+文化”“旅游+康養”等全方位融合格局,打造旅游新業態,形成全社會共同支持旅游發展的局面,努力實現旅游對經濟增城和城鄉居民收入的貢獻率比重顯著提高,發展旅游相適應的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文明素質等顯著提升。

      (七)建設“宜養”江陵

      充分利用江陵縣現有生態環境、文化資源、醫療資源,結合旅游產業發展養老事業和康養事業,滿足老年人、健康人群和亞健康人群等不同類型人群的養老、養生和健康需求,打造“宜養”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