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的產業發展規劃
從雄安新區的規劃決策開始,到《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批復與具體的內容公布,經歷了近4年的時間,這些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一個新區規劃建設的核心,就是如何處理好城鎮規劃建設與產業規劃發展的問題。
無論是從雄安新區設立的背景,發展定位,還是起步區中啟動區的規劃重點,還是打造全球創新高地與產業空間布局的保障措施,處處體現著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城鎮化與產業化”雙輪驅動,互為作用,將會共同推動雄安新區的成長與發展。
“雄安新區”規劃決策紀實:緊密與產業發展相關
2015年2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9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多點一城、老城重組”的思路,“一城”就是要研究思考在北京之外建設新城問題。
2015年4月2日和4月30日,習近平先后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再次強調,要深入研究論證新城問題,可考慮在河北合適的地方進行規劃,建設一座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的現代新城。
2016年3月2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習近平強調: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集中承載地,將形成北京新的“兩翼”,也是京津冀區域新的增長極。
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于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有關情況的匯報》,“雄安新區”首次出現在匯報稿的標題之中。
2017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實地考察雄安新區建設規劃時專程前往白洋淀。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
2017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復《雄安新區規劃綱要》;4月21日,《雄安新區規劃剛要》全文公布。
從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提出建設一座新城開始,到最后的《雄安新區規劃剛要》全文公布,中共中央與國務院始終圍繞著“北京新兩翼”與“區域新極”這條線來做文章,為規劃中產業的發展重點打下了基礎。
《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中,共發布了十章內容,除了其中的第一章為總體要求與第十章如何去實施外。其中的二到九章基本是圍繞著雄安新區的城市建設與產業規劃來展開的。
設立背景:潛藏產業規劃的源頭
雄安新區的設立體現了“三個是與兩個有利于”,從兩個有利于,更能體現出新區的產業規劃的源頭。
三個是: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兩個有利于: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兩翼,有利于有效緩解北京“大城市病”,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與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為契機推進張北地區建設形成河北兩翼,有利于加快補齊區域發展短板,提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水平。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全國經濟區,這些因素構成了產業規劃的源頭。
發展定位和建設目標:產業基礎與市場條件
雄安新區的發展可以歸納為“四區”定位。
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組團集約緊湊發展的生態城市布局,創造優良人居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美麗家園。
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堅持把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建設創新發展引領區和綜合改革試驗區,布局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
協調發展示范區:堅持把協調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內生特點,通過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效緩解北京“大城市病”,發揮對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開放發展先行區:堅持把開放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擴大開放新高地和對外合作新平臺,為提升京津冀開放型經濟水平作出重要貢獻。
同時,也提出了兩階段目標:到2035年,基本建成綠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高質量高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成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
四區定位也決定了要以創新為要素的產業發展思路,以此來推動新區城鎮建設與產業系統規劃。而城鎮的兩階段目標提出了城市建設的要求,這些城市目標的達成一方面要以產業為基礎來推動經濟社會的提升,同時也為一些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市場條件。
起步區空間:新區的城鎮建設與產業發展啟動起來
在起步區適當區域規劃建設啟動區,面積20-30平方公里,重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為新區的起步與發展打下了一定的產業基礎。擺脫了以往新區建設前期以土地來置換產業與投資,后期發展無力的狀況。
在重點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的同時,把新區的前期產業進行布局,讓新區的城鎮建設與產業發展啟動起來;同時再考慮持續性的問題,系統性、長遠性地規劃新區的產業系統,保持新區產業發展的持續生命力,達到預期的定位與目標。
系統產業發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產業與“創新驅動”的高端高新產業
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產業為基礎,同時兼顧“創新驅動”的高端高新產業為長遠發展,建立起雄安新區的產業體系。
會建起雄安的“中關村”,孕育出雄安的獨角獸企業,建起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學,培養出雄安的頂尖學子,會建起雄安的自貿區,打造雄安的自由化貿易。
同時,在起步區構建一流的承接平臺、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重點承接北京疏解的事業單位、總部企業、金融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功能,重點發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量子技術、超級計算等尖端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國家醫療中心。
打造全球創新高地:為產業發展提供平臺
以創新為核心元素,開展相關工作,充分發揮新區的平臺功能:搭建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國際一流的科技教育基礎,構建國際一流的創新服務體系,制定特殊人才政策等。
在創新領域,雄安新區較為突出的是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了6.0,與北京保持一致,超過了上海、深圳和廣州。基礎研發經費占比是個比較新的指標,18%的指標值也與北京保持一致,反應了雄安新區在發展高端高新產業上,將會更注重于源頭創新。
此外,雄安新區是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因此基礎設施智慧化水平、大數據管理貢獻率、數字經濟占比等指標,與傳統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后發優勢。這也是一種產業導向,同時也為一些高端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了應用市場。
完善產業空間布局:創造新融合,打通創新發展產業鏈
首先是產城融合,以水定產,以產興城,依照自然環境、城市風貌布局產業。
其次是產學研融合,徹底打通產學研體系,“企業直接走進高校課堂、實驗室,參與科技研究和成果轉化。”
最后是軍民深度融合,“打造軍民融合試驗場,打開‘民參軍’的渠道,加快軍用技術對民用技術的輻射。”
重點發展產業:將圍繞著6個方面進行篩選
結合雄安新區的整體定位與發展目標,未來的產業發展重點在于以下六個方面:
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重點發展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等信息技術產業。
2、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產業:率先發展腦科學、細胞治療、基因工程、分子育種、組織工程等前沿技術,培育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加強重大疾病新藥創制。
3、高端現代服務業:發展金融服務、科創服務、商務服務、智慧物流、現代供應鏈、數字規劃、數字創意、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現代服務業,促進制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
4、綠色生態農業: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發展以生物育種為主體的現代生物科技農業,建設現代農業設施園區。發展創意農業、認養農業、觀光農業、都市農業等新業態,建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5、新材料產業:新型能源材料、高技術信息材料、生物醫學材料、生物基材料等領域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
6、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對符合發展方向的傳統產業實施現代化改造提升,推進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