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印跡鄉村創意設計大賽方案
一、大賽目的
(一)以文化創意促進文化傳承
鄉村是中華傳統文化生長的家園,是中華文化自信的源泉。我國鄉村是傳統文化的寶庫,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同時也面臨著湮滅的風險,只有通過創新把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中去,才能實現有效的保護和傳承。舉辦印跡鄉村文化創意大賽,就是要引起文創工作者對鄉村文化資源(例如農業文化遺產、鄉村非遺等)的關注,激發鄉村文創的熱情,從而推動鄉村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融合。
(二)以文化創意賦能產業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鄉村文創產業是鄉村產業體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提升鄉村產品附加值、實現鄉村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舉辦印跡鄉村文化創意大賽,就是要引導文創工作者面向鄉村產業進行創意設計,適應精神消費需求提升鄉村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和品位,促進鄉村產業與數字產業、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
(三)以文化創意增進鄉愁情感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要求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支持各類人才服務鄉村振興事業。舉辦印跡鄉村文化創意大賽,以鄉村元素為主體的無限創意設計來展現鄉村之美,可以增進城市居民的鄉愁情感,激發他們回饋家鄉建設的動力;同時,大賽更是相關人才投身家鄉建設的平臺。
(四)以文化創意展現百年鄉村發展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是中華民族百年復興的輝煌,也是中國農村百年發展的輝煌:“農村包圍城市”、農村改革、扶貧攻堅、鄉村振興。舉辦印跡鄉村文化創意大賽,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創意作品展現百年巨變后的農村繁榮,反映黨領導農村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二、大賽名稱和主題
(一)名稱:第一屆印跡鄉村創意設計大賽
(二)主題:鄉村創意無限 禮贊建黨百年
三、組織機構
(一)指導單位
1、農業農村部社會事業促進司
2、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二)主辦單位
1、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2、尚濃智庫
(三)承辦單位
1、XXX地方人民政府
2、中國農林高校設計藝術聯盟
(四)大賽組委會(擬)
由大賽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協辦單位、支持單位代表共同組成“第一屆印跡鄉村文化創意大賽組委會”,作為工作專班協調大賽相關事宜。
(五)執行單位
印跡鄉村(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四、競賽單元
以中國傳統農耕文化、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非遺手工藝、鄉村旅游景觀、傳統村莊等鄉村文化素材為主要內容創作。
(一)鄉村建設環境設計類
1、室外設計:挖掘并運用當地特色文化資源,對村域環境如鄉村公共文化空間、廣場、社區、景區等展開設計。提升鄉村文化內涵,通過設計賦予鄉村新的生命活力,打造特色鮮明、宜居宜游、產業興旺的美麗鄉村。
2、室內設計:主要針對鄉村展覽展示空間如鄉村博物館、村史館、民俗館、民宿、餐廳、酒吧、茶館、咖啡廳、商店等展開設計。突出鄉村文化元素和風格,體現獨特的鄉村文化基因和辨識性符號,凸顯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
(二)鄉村產品創意設計類
1、農特產品設計與包裝類——圍繞鄉村的地域特色食品、農副產品、土特產等,運用地方特色文化元素,進行創意設計,提升農特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2、鄉村元素商品設計類——利用代表鄉村文化特色的形象元素,結合地方歷史典故、非遺傳承等,進行創意設計,體現濃郁鄉村文化的工藝品或生活消費品,包括家居、服飾、器具等(如餐具、茶具、酒具、首飾、箱包、洗漱用品、化妝品、鞋帽等)。材質不限定(包括陶瓷、金屬、紡織品、玻璃、竹子、木頭、藤條等)。
(三)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類
面向全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IP設計,包括遺產地品牌內涵、標識、宣傳語、衍生品(吉祥物、紀念品)等,包含數字創意設計,如手機主題(界面、屏保、鈴聲),網絡游戲、動漫、視頻廣告、插畫設計、短視頻、H5、表情包、小程序、虛擬展館、虛擬景區設計等。
(四)承辦單位定制類
承辦大賽的地方政府圍繞當地鄉村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創新、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名片打造等提出各類文創需求,相關文創作品作為獨立單元組織評審。
五、評審標準
由專家評審委員會依據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本著文化性、美觀性、創意性、實用性、市場性等方面對投稿作品進行評選,并產生相應獎項。
1、文化性(20%):參賽作品要突出鄉村文化特色,彰顯不同區域地方文化內涵;
2、美觀性(20%):參賽作品裝飾與造型美觀,藝術特色鮮明,兼具歷史元素與現代時尚;
3、創意性(20%):參賽作品具有原創性和創新價值,鮮明的創新理念,以及具有一定高度的設計立意;
4、實用性(20%):參賽作品既要有藝術表達和文化,更要符合地方市場的需求,兼具實用功能和藝術表現;
5、市場性(20%):參賽作品要充分考慮市場接受能力,充分考慮落地性,具有落地的經濟價值。
六、參賽要求
(一)參賽人員
1、專業組:各大院校設計專業教師和學生
2、職業組:創意設計機構的創意設計專業人員,從事文創產品開發、生產的機構,對文創產品開發、IP原創開發有志趣的社會各界人士。
(二)參賽作品與項目
1、作品與項目富有正能量,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公序良俗,符合大眾審美取向,不能有低級趣味、嘩眾取寵等問題。
2、作品創作元素與鄉村文化相關聯,重點圍繞農業文化遺產、鄉村非遺、鄉村建筑、景觀、歷史遺跡、鄉村習俗、鄉村紅色文化等進行創意創作。使用被國家認定的物質或非物質遺產、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古村落等文化元素進行創作的作品,需要說明。
3、參賽作品和為參賽者創作的文創作品,知識產權清晰,承諾不存在知識產權、肖像權等法律糾紛。參賽者對其新創作的文創作品擁有完全的知識產權。
4、大賽組織者擁有對參賽作品進行公開展示、結集出版及其他形式的非商業用途推廣、宣傳、展覽等權利。對獲獎作品,大賽組織者享有優先進行組織成果轉化和產品交易、優先獲得知識產權受讓的權利,原作者僅可享有署名權。
(三)參賽過程
1、參賽者須在各單元報名日期內在“印跡鄉村文化創意大賽”官網注冊。
2、參賽者從官網下載參賽作品或項目申報書(不同單元要求不同),法人單位需要加蓋公章,個人需要簽字后網站上傳。
3、經政府部門、所在單位、社會組織等推薦的作品,需加蓋推薦單位公章。
4、在大賽舉辦活動舉辦之前,根據各地政府的要求,可先期組織區域性預賽活動,選出的優秀作品或項目參加決賽。沒有參加預賽的可以直接參加決賽。
5、評審過程中,需要創作者答辯或說明的,創作人按照規定時間現場或遠程參加評審活動。
6、評審過程中,實物作品一般要運抵現場供評委鑒賞,并參加大賽相關的對外展覽。
七、比賽規則
(一)設“第一屆印跡鄉村文化創意大賽評審委員會”,負責制定比賽規則和評價標準,并組織評審工作。不同比賽單元設相應的評審專家組,實行公平、公正、公開評審。
(二)評審委員會(擬)
(三)獎項設置與獎勵
1、作品獎。按照參賽單元設置多個比賽類別,每個類別設置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3個、優秀獎若干(根據參賽作品數量設置)。大賽設特等獎1項。從各類別的一等獎作品中評選,獲得特等獎的類別遞補一等獎。
2、扶持對接。一是對獲獎作品和項目頒發榮譽證書。二是根據大賽經費籌集量向獲獎作品給予資金獎勵。三是大賽對接創投機構,為獲獎創業項目提供創投資金。四是對接承辦地方政府人才政策,推動文創機構和團隊落戶。
3、組織指導。設置優秀組織獎,表彰大賽組織工作先進單位;設置優秀指導教師獎,鼓勵各院校教師指導學生創作并參賽。
八、大賽活動
(一)大賽預熱和宣傳(2021年1月-2月)
(二)大賽啟動會(2021年3月份)
由大賽組織單位在北京組織召開“第一屆印跡鄉村文化創意大賽啟動會”,通過權威媒體發布大賽內容、安排、規則、要求等等。
(三)預賽活動(2021年5-9月)
根據地方政府的需要,組織區域性賽事活動。賽事規則遵循統一的規則。具體活動安排由預賽承辦單位組織。
1、作品征集回收:截至2021年7月31日
2、作品初評:2021年8月
(三)決賽活動(2021年9月-10月)
決賽活動由賽事和全國鄉村文創展組成。全稱“第一屆印跡鄉村文化創意大賽暨全國鄉村文創產品展”
1、開幕式。可以與中國農民豐收節相結合。
2、鄉村文化振興論壇。邀請政府領導、學者、文創大咖、產業界代表參加。
3、決賽評審。由專家評審委員會依據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本著原創性、藝術性、實用性、市場性等方面對投稿作品進行評選,并產生相應獎項。
4、全國鄉村文創產品展。可以組織文創產品展覽、推介、交易。也可以結合服飾設計,組織時裝秀。
5、頒獎晚會。電視和網絡直播。
九、宣傳與推廣
(一)大賽宣傳
1、在召開大賽啟動會的基礎上,通過官方媒體、新媒體、自媒體宣傳大賽,廣泛發動文創人員參與。
2、通過農業農村部門、文化旅游部門、教育部門、文創相關協會等動員各類文創機構和人員參與。
3、通過媒體機構對大賽活動和獲獎作品進行宣傳報道。
(二)作品與項目推廣
1、邀請文創作品需求方參加大賽,促成獲獎作品現場轉化。
2、在權威媒體和新興媒體對獲獎作品與項目進行集中展示。
3、建立參賽作品與項目對接服務平臺,幫助參賽者常年轉化文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