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全球工業經濟發展形勢
(1)主要經濟體未來五年的發展趨勢
未來5年,美國緩慢復蘇,步入增長周期。歐盟緊借綠色產業和德國這一發動機的帶動而開始復蘇,但增長率將在正負線上下波動。日本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力圖擺脫長期經濟停滯受本次經濟危機打擊,2008-2009年復蘇的日本又陷入衰退之中,加上與周邊地區摩擦加劇等政治因素,至今未見起色。“金磚四國”等新興市場保持相對較高增長速度,但平均增長率將有所下降。
(2)新興產業發展趨勢
未來5年,新興產業發展層出不窮。課題組匯總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重點新興產業領域和相關技術重點,可以看出“后危機時代”世界各國新興產業發展的戰略性領域集中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節能環保、新材料五個大的領域,其中新能源、節能環保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后危機時代”各國發展的重中之重。
(3)美國“再工業化”與德國工業4.0戰略對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啟示
美國再工業化明確今后經濟長遠發展的重點是重振國家制造業。德國“工業4.0”是通過應用物聯網等新技術提高德國制造業水平。美國的“再工業化”進程與德國工業4.0戰略對于我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促進制造業升級具有諸多啟示:一是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二是要完善先進制造業創新政策,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三是充分參與國際化,實現產業轉型發展。“工業4.0”標準中,智能化生產網絡的國際化建設和網絡產品安全設計。中國要實現向“工業4.0”轉化,必須參與國際分工,需要一套與國際接軌的標準化和參考架構。四要借鑒美國“產業公地”建設經驗,完善產業集群創新政策。要設立專門的產業創新基金,推進企業之間尤其是中小企業共享的信息資源和研發平臺建設。要通過行業協會或中介機構,組織先進制造企業進行聯合投資,共同建設并分享共性技術成果和基礎設施。五要統籌推進政府和社會各方面投資。要著力加強中小企業投資,鼓勵其對應用研究和示范設施進行投資;要加快在先進材料、生產技術平臺、先進制造工藝及設計與數據基礎設施等四個領域的投資。六要壯大先進制造業人才隊伍。著力造就一批產業技術創新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團隊,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緊缺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加強與高等院校、企業、科研院所合作,特別要培養重大裝備研制和系統設計的帶頭人才。
上一篇:老工業基地改造的原則與目標
下一篇:泰州市十二五工業經濟發展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