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十二五工業經濟發展回顧
(1)工業生產持續增長、工業規模日益擴大
2011-2014年,泰州工業規模增長較快。2011年,泰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5813.13億元,工業增加值為1132.27億元,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709.60億元,工業增加值首次突破兩千億,為2169.70億元。四年中工業總產值、增加值的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6.76%、22.91%。工業增加值在蘇中地區的比重由2011年的26.87%上升為2014年的30.22%,上升了3.3個百分點。
2011年,泰州工業增加值列全省第9位(前面分別是蘇州、無錫、南京、南通、常州、徐州、揚州、鎮江),與南通的差距為-708.14億元。2014年泰州工業增加值列全省第7位(前面分別是蘇州、無錫、南京、南通、徐州、常州),較2011年上升2位, 與南通差距縮小為-694.54億元,略超過揚州24億元。
![]()
圖1:2011-2014泰州工業增加值(億元)
(2)工業效益不斷提高,主導產業盈利能力支撐作用明顯
2011-2014年企業運行質態良好,經濟效益不斷提高。2011年,泰州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711.56億元,其中利潤為438.02億元。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331.76億元、利稅1210.97億元、利潤716.79億元,呈現出利潤增幅高于利稅增幅、利稅增幅高于主營業務收入增幅,主營業務收入增幅高于生產增幅的良好運行質態。企業虧損情況有所好轉。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數為133家,虧損面為5.1%,企業虧損額為9.33億元,同比下降6.98%。四年中工業利稅、利潤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7.54%、15.91%。主導產業盈利能力增強,對全市工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2014年,裝備制造業實現利潤400.5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的比重達55.9%,貢獻率達58.0%,拉動全市利潤增長12.4個百分點。其中:船舶及相關裝置制造業是實現利潤總量最大的行業,實現利潤104.96億元,拉高利潤增幅4.1個百分點。
![]()
圖2:2011-2014年泰州工業利潤(億元)
(3)能耗水平不斷下降,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
2011-2014年,節能降耗成效顯著,單位能耗持續下降。201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性能源消費量為1419.23萬噸。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683.17萬噸標準煤,四年來平均每年下降12.97%。其中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507.90萬噸標準煤,占泰州市總能耗的比重為74.34%,比上年下降3.2%。規模以上工業萬元產值能耗為0.072噸標準煤/萬元,比上年下降16.2%,其中高耗能行業萬元產值能耗為0.178噸標準煤/萬元,下降17.1%。高耗能行業投資增速下降,全年完成投資241.77億元,比上年增長9.9%,同比下降22.6個百分點。
表1:2014年主要高耗能產業情況

(4)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創新產出日益提高
2011年-2014年,泰州市區域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企業R&D經費投入增加,為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撐,創新成果明顯增加。
創新投入不斷增加。2011年,30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了R&D活動,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2.4%,工業企業R&D經費內部支出44.58億元,同比增長31.9%。2011-2013年,財政支出中用于科學技術的投入保持穩定,3年分別投入5.28、5.82、7.71億元,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分別為2.02%、1.93%、2.24%。
2011年,新認定省級院士工作站3個、高新技術企業54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家、外資研發機構14家、產學研聯合體135個。2014年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新標準)50家,新增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家、企業技術中心17家、工程中心5家;全年引進高層次人才2125人,引進長期外國專家61人,新增省“雙創計劃”團隊1個、人才15名,新增省“雙創博士”25名。
創新產出成效明顯。2011年,泰州專利授權數5606件,其中發明專利256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880件,注冊商標1760件,形成國家或行業標準152項。開展新產品開發項目1481項,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516.97億元。2013年,泰州專利授權數8309件,其中發明專利248件。2014年,新獲發明專利授權340件,新創中國馳名商標7件、省著名商標30件。
2011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063.1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4.5%。2014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為4001.3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41.2%,比2011年占比提高6.7個百分點。
(5)園區建設加快推進,工業集聚發展水平提高
2013年以來,新增國家級開發區2個,初步形成了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特色產業園區聯動發展的新格局。[1]到2014年,已經建成2個國家級園區分別是醫藥高新區(含出口加工區)、靖江經濟開發區。建成5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泰興、高港、海陵、姜堰、興化各1個。建成22個市、市(區)重點工業園區(集中區),泰興3個,姜堰2個,興化14個,海陵1個,高港2個。“十二五”期間,省級以上開發區以不到10 %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市近50 %的生產總值、30%的財政收入、50%的工業增加值、35 %的一般預算收入,工業集聚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下一篇:粉絲經濟研究